在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过程中,有众多新城崛起,也有新城沦为“空城”。城市定位不准,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房地产化”,产业空心化成为这些新城没落的重要原因。在大浪淘沙的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新城模式逐渐受到欢迎。但如何建设产业新城,不同的建设者们,也结合自己的产业特色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思路。
作为中国当前领先的跨境B2B全球本土化服务平台和数字贸易时代下实业互联服务平台,大龙网集团携手旗下龙工场、合作伙伴九鼎 投资等社会资本斥资千亿级别一起推动跨境产业新城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已陆续推动项目在全国落地。
(大龙网旗下的龙工场)
“龙工场”作为大龙网集团旗下中国跨境产业新城运营商,认为产业新城是依托产业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不是企业堆砌,产业是灵魂,具备产业标签+城市标签结合的、形成产业生态链和生产力聚合集散的产业互联和城市新名片。作为国内跨境产业运营领头羊,龙工场通过对接大龙网集团整合并购的全球采购订单和渠道布局,面向中国集中采购,形成细分品类的集采中心,落户到中国对应的产业带合作平台,并以此促进区域产业价值创新,推动本地品牌国际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龙工场跨境产业运营拥有三个进阶业态:跨境产业服务平台、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产业新城(跨境电商特色小镇),项目已在国内30个产业带城市与地区落地。
第一步: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让产业走出去
产业走出去,除了海外市场的需求,也要有方便快捷的渠道,能让产品高效安全的进入海外市场。大龙网通过渠道通,在海外布局渠道,让企业通过试销等方式快速找到适合市场,龙工场则是在国内端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解决企业的外贸服务忧虑。
以绵阳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例,通过“监管前置”等服务,推动各监管部门之间、与国际口岸实现“三互”,大大节省通关时间。与此同时,平台通过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完善,让企业在结汇、退税等方面效率大幅提升,尝到了快捷通道的甜头;大数据对海外市场及时反馈,也让企业逐步掌握自主权。如今,大龙网依托这条互联网高速公路,帮助更多的自主创业者及周边企业,实现阳光化、高效率进出口,解决后端服务之忧。
优质的服务也让绵阳产生吸附效应,吸引周边城市的企业产品云集绵阳,将订单和数据都留在绵阳。在半年的试运营期间,绵阳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已完成进出口业务近千万人民币。今年,预计将帮助绵阳及川内100家以上企业通过大龙网平台实现转型升级,促进绵阳企业通过大龙网平台直接对接海外需求,解决企业的融资难、渠道难、销售难问题。
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的完善,吸引了更多产业进驻,完成从0到1的蜕变,逐步向跨境产业园区进化。
第二步:跨境电商产业园,吸附新企业入驻
2016年11月,大龙网和沛县合作建设的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园区已经招商入驻生产企业、代运营企业、通关物流等服务企业达80家,累计完成1.3亿美元的出口额,合作的双创学院已达30家。跨境电商在沛县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
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位于沛县开发区科技创业园1号楼,园区规模24000平方米,其中一期约7500平方米。园区除打造跨境电商B2B交易平台,搭建“网上产业带”,建设本地制造出口产品精品馆、欧咖进口精品馆等硬件环境,还提供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服务,报关、结汇、退税等服务,以及拥有完善基础设施、大数据和金融服务,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基金,搭建“跨境双创平台”,共同推动双创的落地。这一系列的举措,将众多企业吸引进入产业园,让园区真正活起来。
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也成为了龙工场产业园项目的一个缩影,通过硬件环境和软件服务的结果,再加上金融项目、数据服务的加持,来给园区产业带来活力。沛县龙工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则是提升成绩,让龙工场(淮海)跨境电商产业园在沛县结出更大的果实,帮助企业在海外逐步建立起自己品牌,走上真正的国际化道路,也让园区向跨境产业新城迈进。
第三步:跨境产业新城,产业创造城市活力
依托于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成功,通过吸附的众多产业,产业园完成1到100的积累,并有了向跨境产业新城进化的可能。
在合肥进驻两年多以后,合肥大龙网帮助很多安徽企业走出去,但如何为家电产业找到新突破点,是合肥大龙网下一阶段的重要工作。家电产业作为合肥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连续多年超千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制造中心。内部生长的合肥家电产业,对外部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此背景下,龙工场提出建设的安徽省家电产业跨境电子商务集采中心的方案,希望通过大龙网海外渠道通的力量,聚集海外采购订单和渠道需求,用市场来整合家电产业,形成细分品类的集采中心,根据合肥家电产业的优势,提出建立跨境产业新城项目,实现招商、精品展示、跨境双创中心在产业带城市的落地,助力家电产业走出去,进而实现家电产业聚集,并带动周边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完成跨境产业新城的建设。
近日,大龙网集团还就跨境产业新城项目与国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各自领域发挥所长,默契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建设“跨境产业新城”,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生态链和产业生产力的集合集散,并以此打造产文、产城、产融为一体的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