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央发布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后,大量的炒房客涌入新区,想要抢占先机。不过,随后的房产交易禁令让炒房客们望而却步,退而求其次,将目标锁定在围绕雄安新区的文安、霸州等地。但在4月5日,紧邻新区的文安、霸州等十个地区也接连出台了限购措施。显然,雄安新区并不是炒房投机分子的天堂。中投在线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于谋长远福祉,理智的投资者应着眼于潜在的长期投资机会,追逐短期的投机狂潮可能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地步。
雄安新区的设立,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疏散地,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成为了首要攻破的难题。考虑到雄安新区定位高端,瑞士银行发布研报,预计雄安新区未来2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4万亿元,将推动水泥、钢铁、铁路、交通等领域的需求。尤其在钢材方面的需求,将大量提升。花旗银行表示雄安新区未来10年的钢材需求量将达1.4亿吨,这无疑给基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投资空间。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国石化、中国铁建、中国重工等众多央企纷纷表示支持与配合,甚至一些高校以及医疗机构也表示将在新区设立总部或分机构。对此,中投在线认为,央企以及新型产业的积极布局会给新区带来生机的同时,也会使得其在新区的基建、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获得最初红利。
“高端高新”、“生态发展”成为新区设立的主题
根据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不难看出,雄安新区除了将为北京减负之外,更是未来的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表示,今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可能会在新区落地,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将会成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设立雄安新区也许也是以后去产能的就业承接地。去产能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关闭大量高消耗、高排放企业,造成员工失业。设立新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未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去产能带来的失业率。
关于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央发布的七项重点任务中有三项出现了“绿色”、“环保”等相关字眼,绿色环保无疑成为了新区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而绿色产业也将会优先在此布局。中投在线认为,要想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优美生态环境、水城共融的生态新区,水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鉴于白洋淀对于新区设立的重要性,国家发改等部门已经开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将来,随着新区的发展,人口逐渐迁移,用水量以及污水处理量也将会大量增加,水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增建和升级是必然趋势。中投在线调查发现,这一发展趋势可能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投资机遇,雄安新区的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等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30亿元左右。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PPP模式或许能带来更大效益
事实上,雄安新区的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且投资回报周期很长,单靠政府投资操作,显然压力不小。再加上不少民企对这一机遇早已蠢蠢欲动,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在这样的情况下,PPP模式无疑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中投在线认为,引进民资,不仅能盘活市场,也能拉动周边经济发展。当然,政府和民企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注入资金和力量时,应尊重市场经济发展原则和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突然的大量资本涌入也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市场的恶性竞争。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应审时度势,谨慎投资,切不可盲目跟风炒作。